188bet亚洲体育20% 欢迎您
教学动态

电子信息学院:基于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内涵建设研讨纪实

            20141126下午,电子信息学院领导、各系(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部分近三年加盟的教师共30多人共聚电子信息楼107会议室,围绕电子信息类各课程内涵建设进行了专题汇报。俞一彪教授等7名教师分别就各课程组进行的基于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内涵改革进行了交流,对新加盟教师也有很好的启发。

近年来,电子信息学院的师生规模不断扩大,本科专业达到了7个(含1个方向),学生每年招生数量超过了300人,近3年学院新增教师近30人,如何激发教师的潜能,围绕能力培养,加大课程内涵建设,突显学生社会适应性,保障高升学就业率,是学院面对的新问题。为此学院自2012年开始以学校推进课程过程化考核为契机,着力开展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内涵建设,在明确专业负责人、核心课程负责人、实践课程工程化三个措施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课程特点,开展了过程化考核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学院已经进行了20多门课程的过程化探索,过程化课程实现了班级全覆盖、课程类型全覆盖。本次研讨会的目的就是加强课程内涵建设的交流,启发新加盟教师,保障课程考核改革常态化。

会议首先由学院副院长刘学观教授围绕学校拟于2016年接受审核式评估以及慕课时代下的课堂教学两个重点进行了教学动态通报,并对学院将在规范管理教学材料等方面作了布置。接着徐大诚教授就《电子系统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做了交流,他说,该课程内涵建设的目标有三个:一是加强系统性,二是突出创新能力培育,三是拉近与工程之间的距离;从教学方法上通过目标驱动,调动和引导同学围绕电子作品主动学习,激发同学学习兴趣;从考核方法上体现考核多元化、公平性,采用专题讨论、试卷、作品以及现场答辩四个环节进行考核,在现场答辩环节还让学生互评,体现了公平性。经过2届实施效果良好。

陈小平教授就学院大类核心基础课《电路分析》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交流,由于该课程采用了全平行班模式加上考核的过程化,课程组教师之间研讨常规化,体现了教学团队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突出授课内容的工程化,借助PPT而不依赖,强化板书的作用,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电子领域,成为学院新生受欢迎的入门课程。

陈蕾副教授就《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改革进行了交流,她介绍了他们课程组自2011年启动该课程内涵建设以来,所做的调整教学内容、出版教材、录制教学视频、改革教学方法、实施形成性评价机制、探索仿真实验进课堂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俞一彪教授就《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建设做了交流,他说,他们课程组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和科学规划教学内容基础上出版了教材,该教材今年获得了江苏省重点教材,在教学方法上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强化工程应用,通过课程网站的合理使用,大大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在考核中突出实践能力,降低期末成绩比重,使学生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周鸣籁副教授就《电子线路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作了交流,该课程具有涉及器件多而杂、对仪器的使用能力要求高、实验结果随机性大等特点,为此,他们教学组围绕提升学生模拟电路应用能力这一目标认真规划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评细则等文件,顶层规划了验证性实验要求和拟设计的电子作品的要求,细化了过程性评价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邓晶副教授介绍了《课程设计》围绕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情况,变满堂灌为反转课堂,老师的作用是“引导、指导、督查”,学生在课堂上是讨论、答疑和汇报,课后主动学习是该课程的主要特点。

会上还请胡丹峰老师介绍了他获得学校微课群建设课程---VHDL及其应用》微课建设的目标和思路,给大家很多的启发。

        最后,刘学观老师通报了今年学院目前的就业率位居全校第一的喜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老师们这几年务实的教学改革工作的成效。他对大家围绕学生能力培养畅所欲言,对近年来学院教学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参与课程内涵建设,为培养“人格高尚、专业精深”的高素质电子信息创新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7
苏州市十梓街1号(215006)    电话(传真): 0512-67871211
Baidu
map